總部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西康肖霍肯的ASTM國際宣布,其增材制造技術委員會(F42)已經為激光束粉末床融合(PBF-LB)加工的馬氏體時效鋼制定了新的標準規(guī)范。該標準目前為WK82609,將很快在“ASTM標準年度手冊”中作為ASTM F3607發(fā)布。馬氏體時效鋼是一類通過時效熱處理強化的沉淀硬化鋼,其性能可用于汽車、體育用品和航空航天等行業(yè)。
本規(guī)范適用于增材制造馬氏體時效鋼零件的購買者和/或生產商,以定義要求并確保零件性能。建議用戶使用此規(guī)范作為獲得滿足委員會成員協商一致制定和修訂的*低驗收要求的零件的基礎。
根據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首席科學家和ASTM成員David Rosen的說法,該規(guī)范將幫助用戶定義要求并確保增材制造的馬氏體時效鋼零件的零件性能。
David Rosen:“馬氏體時效鋼具有高強度和韌性,而不會失去延展性,可焊性和尺寸穩(wěn)定性。如果使用馬氏體時效鋼來代替低等級的鋼,則產生的零件可能會更輕、更堅固,例如,這可以對汽車和飛機的燃油效率產生積極的好處。
ASTM已經在2023年發(fā)布了兩項新的增材制造標準,引入了金屬粉末原料指南ASTM F3571,旨在幫助制造商進行質量控制并評估原材料粉末批次是否在規(guī)格范圍內。ASTM成員Terry Stauffer說:“有害的非球形顆粒的比例將影響原料的流動性和鋪展性,以及成品金屬粉末零件的機械性能。
另一個新標準是ASTM F3572,它提供了一種零件分類方案,可以作為航空增材制造零件的一致風險指標。成員和F42副主席Chul Park表示,這可以服務于零件的檢查,測試和鑒定等過程。
Park聲稱,遵循該標準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參與有助于加速增材制造技術的采用。ASTM國際表示,這兩個標準都與聯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9中關于彈性基礎設施,可持續(xù)工業(yè)化和創(chuàng)新有關。